此篇文章共收到打赏0
发信人: dreamfIy (淨揚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4:17:17 2021, 美东) 出离心就是求解脱的决心! 出离心中“出”、“离”二字的内涵是什么呢?第一个字“出”,是指对轮回生起厌烦 、反感之心。这是否意味着,所有的佛教徒从学佛开始,就不工作、不生活了呢?也不 是这样。生活、工作等还是需要的,但只能将这些作为临时的生存方法,而不是生存的 目的,我们不能为了挣钱而活着! 那我们生存的目的是什么呢? 正如前面所讲,人和旁生之间有很多不同之处,其中最关键的差别,就是人有思维的能 力,可以思前想后、反复比较,然后选择一条光明之路。旁生虽然也可以生存,甚至有 些旁生的生存能力比人还强得多,可以在人类根本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活,但它们却缺 少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——智慧。旁生没有智慧,所以无法选择一条光明的道路,而 人类却可以,这就是人类最大的优点。 人活着最有意义的事,就是要选择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。从轮回里寻找出路是最重要的 。这并不代表从学佛开始就不工作了,工作当然要做,因为我们要在地球上生存。但这 绝不是生存的目的,只是一种临时的生存方法,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的。我们的最 终理想,是在轮回中找到出路。 要想找到出路,就必须对轮回有正确的认识,否则就不可能了解轮回的真相,不懂得轮 回的过患。如果不觉得轮回是痛苦的,就不愿意离开轮回;不愿意离开轮回,就没有出 离心。若是这样,则无论念佛也好,做功德也好,一切的一切,都是为了轮回,都会成 为轮回之因。只为在轮回中得到一些享受而求佛、拜佛,将永远不能脱离轮回。所以, 首先要对轮回产生反感,这就是“出”字的意思。 第二个字“离”,是指希望从轮回里跳出去;但是,脱离轮回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,否 则愿望是无法实现的。所谓正确之法,就是希求解脱。希求解脱,就是“离”字的含义。 总之,“出”,就是对整个轮回产生反感;“离”,就是在此基础上希求解脱。 第一步,必须培养“出”和“离”,即做到这两个字的含义。如果没有做到,其他修法 根本无法修成。因为缺少一种非常重要的、关键性的认识,没有它就去求别的法意义不 大。所以,我们首先不着急学别的知识,不着急修别的法,而是先要做到这两个字的含 义,下一步再安排其他修法。 --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66.]
发信人: dreamfIy (淨揚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Re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4:28:26 2021, 美东) 修出离心是大小乘的共法,不存在真如、如来藏的分歧争议,而且是每个学佛人都需要 的。从此处入手才可以防止变成只会copy paste的佛油子,学佛N年佛在天边。 以下是我学习的修法,很接地气,仅供参考: 如何培养出离心 以什么方法修习出离心呢?就是要用外加行的修法。外加行共有四种修法,修习这四种 法,就可以培养出离心。 (一)断除对现世的贪欲心 外加行中,第一个修法是人身难得,第二个修法是死亡无常,通过这两种修法,可以断 除对现世的贪欲心。怎么断除?通过它们,就能知道人身是非常难得的,得到以后也不 是常住不灭的,而是瞬息万变、变幻无常的,由此就开始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,真正知 道自己活着的意义。这时你会觉得:“哎呀!这么难得的一个人身,现在我却得到了, 如果我不去修行,仅仅为了满足眼耳鼻舌身的需要,而去追求这些物质生活、追求这些 世间圆满,是很不值得的。”当有了“很不值得”的念头时,就可以断除对现世的欲望。 (二)断除对后世的贪欲心 希望下一世能够再投生为人或者天人,就是对后世的贪欲。这些欲望怎么断除呢?可以 依靠因果不虚和轮回过患这两种修法,来断除对来世的欲望。下一世若要转生,我们会 去往何处?只会回到六道轮回里——地狱、饿鬼、旁生、人、阿修罗及天道,没有第七 条路。即使转生到三善趣,其中的痛苦相对要小一些,但终究也离不开一个“苦”字。 当了知轮回中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痛苦之后,就会对后世的人天福报毫无兴趣。并进一步 知道,若这一世不修行,下一世不但要回到轮回,而且很可能投生三恶道,那就更可怕 了!由此,就会知道投生轮回没有任何意义。 由于佛教认为轮回充满了痛苦,有些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——佛教是不是很消极?是 不是很逃避?是不是很悲观?其实,不管你觉得痛苦也好、不痛苦也好,轮回的本体就 是这样。无论你认为这是悲观也好,消极也罢,现实就是这样,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,这是一个事实,并不是佛教的观点。所以,这种修法不是悲观,而是用理性的思维去 了解轮回的本质,从而由“悲观”走向乐观——解脱。它非但不是消极的,而且是非常 积极的。 世间人的一切所作所为,就是为了现世的一生——短暂的几十年。而佛教不是这样。佛 教高瞻远瞩,不但为现世的快乐,也为生生世世的快乐;不只为一个人的幸福,而且也 为所有人的幸福而奋斗。这既非消极,也非逃避,而是勇敢地去面对未来将要面临的痛 苦,也就是用修行的方法来断除轮回痛苦,这怎么会是消极、逃避呢?所以这些疑问是 不合理的。 --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66.]
发信人: dreamfIy (淨揚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Re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4:35:54 2021, 美东) 难得的人身,具足八闲暇、十圆满。具十八暇满的人身,是非常圆满的人身。圆满指的 是什么?它不是指世间名声或金钱的圆满,对修行人而言,十八种闲暇和圆满具备了所 有对修行有利的条件,这样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。 佛在经典里讲,众生可分成四种:从光明走向黑暗;从黑暗走向黑暗;从黑暗走向光明 ;从光明走向光明。其中,人、天、非天三善趣叫做光明;地狱、饿鬼、旁生三恶趣叫 做黑暗。 从光明走向黑暗,是指这一世虽然为人,却不好好珍惜人身,不修行反而造业,于是下 一世就会堕落;或者是指这一世是天或非天,下一世却堕入三途。另外一种有情,是由 黑暗走向黑暗,例如现在是旁生,下一世也是旁生,或者堕于饿鬼、地狱。从光明走向 光明的众生,是指现在是人或天人,下一世也是人或天人等。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众生, 是指现在虽处于地狱、饿鬼或旁生道,下一世却投生到天界或人间的众生。 这四种众生的数量有多少呢?佛曾将一点儿灰尘放在手指甲上做了一个比喻。他问弟子 们: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灰尘多,还是手指甲上的灰尘多?弟子们回答说,当然是三 千大千世界的多。佛又告诉他们:由黑暗走向黑暗和由光明走向黑暗的众生,就如整个 三千大千世界的灰尘那么多;而由黑暗去往光明和由光明去往光明的众生,却如手指甲 上的灰尘那么少。 从上面的比喻可知,走向光明的众生数量是那么少,而走向黑暗的众生又是那么多!就 数目而言,前后两类众生有着如此之差别!所以,要得到这样的人身非常不容易。 https://bit.ly/3kbVWLG --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66.]
发信人: dreamfIy (淨揚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Re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4:49:10 2021, 美东) 学佛的都知道盲龟值浮木的比喻,可是自问每天有多少时间拿来修行呢?平时持戒行善 又怎么样?说白了还是言行不一、心口不一,无真正出离心呀! 【杂阿含经】第406经 (第15卷) 如是我闻 一时。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。世尊告诸比丘。譬如大地悉成大海。有一盲龟寿无量劫。百年一出其头。海中有 浮木。止有一孔。漂流海浪。随风东西。盲龟百年一出其头。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。不能。世尊。所以者何。此盲龟若至海东。浮木随风。或至海西。南.北四 维围绕亦尔。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。盲龟浮木。虽复差违。或复相得。愚痴凡夫漂流五趣。暂复人身。甚难于彼 。所以者何。彼诸众生不行其义.不行法.不行善.不行真实。展转杀害。强者陵弱。 造无量恶故。是故。比丘。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。当勤方便。起增上欲。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。诸比丘闻佛所说。欢喜奉行 ======= “无间等”! --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※ 修改:·dreamfIy 於 Feb 22 14:51:05 2021 修改本文·[FROM: 66.]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66.]
发信人: Nan ((空)小唐唐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Re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9:02:02 2021, 美东) 五种他圆满 其次是五种他圆满:佛陀出世、佛已说法、佛法住世、自入圣教、师已摄受。 1)佛陀出世:佛陀没有出世的话,众生虽然来到世间,也没办法了知佛法的道理; 2)佛已说法:佛出世了还不行,如果没有讲法,众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益。 3)佛法住世:如果佛法的住世期已过,比如释迦牟尼佛五千年的教期湮没,或者根本 不存在善知识讲经说法的现象,法本、录像什么都没有了,那么,尽管佛陀曾经说过法 ,对众生也没有利益; 4)自入圣教: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,佛法的住世期也没有过,但自己没有进入佛 门的话,纵然佛法广大如大海,也是品尝不到一滴的; 5)师已摄受:入了佛门之后,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悲愍摄受,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取舍。 这五种他圆满,是依靠他方的条件来具足的。 [2] 【 在 dreamfIy (淨揚) 的大作中提到: 】 : 难得的人身,具足八闲暇、十圆满。具十八暇满的人身,是非常圆满的人身。圆满指的 : 是什么?它不是指世间名声或金钱的圆满,对修行人而言,十八种闲暇和圆满具备了所 : 有对修行有利的条件,这样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。 : 佛在经典里讲,众生可分成四种:从光明走向黑暗;从黑暗走向黑暗;从黑暗走向光明 : ;从光明走向光明。其中,人、天、非天三善趣叫做光明;地狱、饿鬼、旁生三恶趣叫 : 做黑暗。 : 从光明走向黑暗,是指这一世虽然为人,却不好好珍惜人身,不修行反而造业,于是下 : 一世就会堕落;或者是指这一世是天或非天,下一世却堕入三途。另外一种有情,是由 : 黑暗走向黑暗,例如现在是旁生,下一世也是旁生,或者堕于饿鬼、地狱。从光明走向 : 光明的众生,是指现在是人或天人,下一世也是人或天人等。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众生, : ................... --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2600:1700:14b9:]
发信人: dreamfIy (淨揚), 信区: Wisdom 标 题: Re: 当先修出离心 发信站: BBS 未名空间站 (Mon Feb 22 19:11:08 2021, 美东) 【 在 Nan ((空)小唐唐) 的大作中提到: 】 : 五种他圆满 : 其次是五种他圆满:佛陀出世、佛已说法、佛法住世、自入圣教、师已摄受。 : 1)佛陀出世:佛陀没有出世的话,众生虽然来到世间,也没办法了知佛法的道理; : 2)佛已说法:佛出世了还不行,如果没有讲法,众生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益。 : 3)佛法住世:如果佛法的住世期已过,比如释迦牟尼佛五千年的教期湮没,或者根本 : 不存在善知识讲经说法的现象,法本、录像什么都没有了,那么,尽管佛陀曾经说过法 : ,对众生也没有利益; : 4)自入圣教:虽然佛已出世并宣说佛法,佛法的住世期也没有过,但自己没有进入佛 : 门的话,纵然佛法广大如大海,也是品尝不到一滴的; : 5)师已摄受:入了佛门之后,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悲愍摄受,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取 舍。 : ................... 是的,现在才能算圆满,原来只不过在门外观望八卦,自以为有少分得而已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要发誓受戒为什么要签合同为什么有门槛,现在明白了 而且必须是双向的,不是自己一厢情愿看看著作文章视频就可以的 皈依也得符合程序才有真正的利益 -- ※ 修改:·dreamfIy 於 Feb 22 19:28:04 2021 修改本文·[FROM: 66.] ※ 来源:·WWW 未名空间站 网址:mitbbs.com 移动:在应用商店搜索未名空间·[FROM: 66.]
Site Map - Contact Us - Terms and Conditions - Privacy Policy 版权所有,未名空间(mitbbs.com),since 1996